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薪火相传,携手前行||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开展“一堆干货”新老生交流会暨“我为同学做实事”活动

阅读: 时间:2024-02-29



 

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艺术素养,丰富校园生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制定未来目标,提供发展指引。2023126日下午,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邀请了5位临毕业的师兄师姐,在学院E101智慧报告厅展开分享。与此同时,我院切实推动我为同学做件事实践活动,来自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代表为2023级新生和低年级同学答疑解惑,分享大学学习和生活心得,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新老生交流会活动。辅导员刘晓建和多名学生代表出席本次活动。辅导员魏雪担任主持。

     交流会从学习计划、考研升学,出国留学,专业探索,比赛参展、就业实习等多方面展开。来自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讲述自己丰富多彩的实事经历,分享自我经验,进一步加深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了解,认清角色转变,明确学习方向,积极调整自身,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

 

一、讲座内容


 

1.1+1=1>3:双硕联培 

      赵凡,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研究生三年级,研究生时期去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完成硕士双学位的学习,主攻当代艺术策展实践,赵凡师姐主要分享了自己的申请双硕的经验、从学习、工作、创作、生活等方面讲述自己的国外求学经历。并引导同学们学会自我规划,对于留学或者国外学历是否有需求。

 


2. 雕塑情人

      梁显辉,19级具象雕塑班长,也是一名党员。在班级管理和专业创作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显辉重点给师弟师妹们分享了自己的雕塑创作和经验累积的方法,他认为学习不能一味地去听从老师的教育,而是应该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融入实际创作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方法特色。自我总结自我探索,拓展创新,不放过学习机会。

 


3.关于大学,我想说

      黄骋宇,19级公共雕塑班长,2023年国奖获得者。从大一到大五,从懵懂新生到国奖获得者,有多个作品落地和拿奖。他主要从学习创作和比赛三个维度展开分享,对于学习,他讲到学习需要扬长避短,有意识地去整合信息和资源,变被动为主动选择有意义和感兴趣的方向拓展。对于创作他认为作为知识储备或者视野还不够开阔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去看书进行知识摄入提高审美,不断的尝试创作和积累素材,拥有自己的素材库和知识库。丰富了自己后再去参加比赛实战提升。

 


4.有期有盼,无所畏惧

赖丽莉,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同学,丽莉师姐从大学生活和考研规划为切入点,大学期间无论是学生会还是实验工作室都让她收获了友谊和欢乐。她告诫同学们考研最重要的是坚持不轻言放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5. 以热爱之名

陈晓雅来自20公共艺术专业,大学期间加入了青协、任过助班、辅导员助理。对于公共艺术专业学习全情投入,但这并不影响她对原画和游戏设计的热爱,从大一开始除了学好专业课程做好学生干部外,自学相关课程,努力的人总会得到回应,现在已经拿到了某游戏大厂的就业offer。学好专业做好学生干部与就业是可以协调好的。晓雅在最后讲到,希望同学们保持热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协调好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二、答疑环节

 

1.如何平衡主客观以及在创作中如何取舍?

       梁显辉师兄:我个人是在客观基础上再进行主观调整,这个现实是不存在的,还是要经过很多主观的调整主动去处理。所有的作品都是展现你的审美,这取舍是你审美的取舍。

 

 2.考研创作很难吗?

       赖丽莉师姐:在有了前几年的学习基础后其实不会很难,不必太焦虑。广泛地接受不同的材料和创作方法,然后对自己的思维和创作方法进行非常系统地训练。考研的另外一个科目就是创作,可以在平时的时候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创作思维,只要有一个想法,一个草稿就可以,就不用很完整,但是要保持思考。

 

 3.关于作品集和口语考试有什么建议?

      赵凡师姐:花一些时间到作品集里面,因为作品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你在复试的时候老师了解你的唯一的途径,所以不要等到出了成绩再准备,作品集是你不管是否考研都要准备的东西,所以你可以在初试结束之后休息一段时间就开始准备,然后专业面试就会相对轻松一点。口语方面最是提前准备,背熟到变成肌肉记忆,这样子的话就可以大程度地避免因为紧张而出错。考研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所以坚持很重要,也许它是一个一边崩溃一边学习的过程,中间会出现无数的事情来打乱节奏,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一定要保持学习。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三、总结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不论现处什么专业,有着什么样的热爱,坚持下去,为此付出努力

去实现它应有价值,大学丰富多彩,开放自由,拥有无限可能,愿同学们找到所爱所长,持之以恒

 

 

 

 

 

广州美术学院  /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2023-2028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