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具象雕塑毕业展前言
如今,每天都有无数的图像充斥在我们眼前,争夺我们的关注,撩拨我们的欲念。透过屏幕,我们得以进入一个绚烂的世界,它使我们的现实世界异化成一种景观,一种为这绚烂增色的素材和工具,真实变得愈发虚无。
林间的树影、拂面的微风、抑或是手边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所有这些都已经无法使我们获得直接而完整的审美体验,除非它是手机里的一张图片。新世纪的年轻一代,他们还未曾在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驻足,便直接来到了海德格尔的小木屋中。艺术不再是世界的镜像,充其量是一面古旧的镜子。
其实,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艺术,一种为我们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审美感受的艺术;一种可以将我们拉回到真实世界,并心安于此的艺术。在这种艺术中,我们可以触摸到血肉的温热,可以嗅闻到草木的清香,甚至可以感受到金属尖锐的刺痛,它要求与你面对面的遭遇,从而捕捉到彼此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
具象雕塑在今天这个时代看似没落,实则尤为珍贵,它用具体的形象消解符号的泛滥,它以空间的占有对抗存在的虚无。
此刻,展厅里的29件(组)作品,出自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具象雕塑工作室23位年轻的毕业生之手。他们捡拾着身边的回忆,也追认着遥远的历史;他们不惧刀劈斧凿的伤痕,也呵护敏感细腻的内心。具象雕塑之路历久而弥艰,愿年轻学子们无往而不利。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2024年6月
2024实验雕塑毕业展前言
实验雕塑2024届毕业班,聚集了众多极具艺术家气质的同学。在大学最初的三年里,通过雕塑的基础实践,同学们不仅锤炼了技艺,更培养出扎实的审美意识。在随后的两年中,他们进一步深入实验雕塑的学习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拓宽了创作手段,同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创作方法。这使得他们的创作不再是对现实的模仿,而是融入了更多个性的思考和表达。
长期的艺术思考和创作实践,让同学们对时代变迁极其敏感。他们的内心就像一面面镜子,映射出社会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各自的情感与追求。
在实验雕塑的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对雕塑边界的拓展探索。这种探索是对技艺的挑战,也是对心灵的洞察。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逐渐找到了自己。他们用雕塑表达情感,让自己更加坚定。虽然创作者们往往不擅长用言语阐述自己的内心世界,但艺术作品却蕴含着他们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是他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同学们期待着每一位观者能够静静地站在作品前,通过视觉去“倾听”其内心的声音,去感受那份纯粹与深刻。
我们坚信,辛勤与汗水定会换来可期的未来。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2024年6月
2024年公共雕塑毕业展前言
公共雕塑,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艺术家个人表达和交流的桥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极大地丰富了公共空间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元的艺术世界,其中包含了基于城市风貌和建筑形态的深入研究,对人工智能在专业技术问题上的探讨,以及关于个体因素与社会关联性的深度思考。这些作品共同探索了公共雕塑与城市、自然、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了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这个多元共生的时代背景下,艺术的发展也需要与其他领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我们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能够继续保持对多元领域的探索,为社会带来更多具有创意和价值的公共艺术作品。同时,我们也期待同学们能够积极关注社会问题,用艺术的力量去引导公众思考,提升社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水平。
2019级公共雕塑毕业班共有21位同学,他们通过五年的学习和实践,创作出了各自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艺术为媒介,表达了对当代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元领域的理解和关注,不仅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更体现了对公共空间、生态环境、人文关怀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我们相信,2019级公共雕塑毕业班的同学们将继续以他们的才华和创意,为城市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公共空间的活化与美化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2024年6月
2024年公共艺术本科毕业展前言
在时代的浪潮中,公共艺术已经逐渐超越其传统的定义和边界,成为连接公众、场所、文化、社会、历史与未来的重要纽带。
2024届公共艺术毕业创作以“多元介入”为主题,将“联结”作为目标,充分展现了我们对于当代公共艺术学科中不断衍生的核心概念—“公共性”的深度思考与主动回应。我们思行将设计学科的逻辑路径与艺术学科的创造思维及创作实践能力相结合,以系统化的综合方式呈现,体现了我们对于构建“学科交融”与“跨界联动”的当代公共艺术学科体系,以及培养创新公共艺术人才的积极探索。
25 位青春学子,通过15组公共艺术作品广泛地关注公共议题、公众群体与公共空间,并将三者的组群关系带入毕设,试图让作品与社会、城市、文化、公众之间产生积极的公共效应,通过艺术的力量,连接场域、生活与心灵,展现出真挚的人文关怀与灵动的艺术创意。
本次展览作品选题广泛,涉及城市更新、社区营造、文脉传承、艺术疗愈、环保生态等研究方向;创作形式上,覆盖了公共雕塑、空间装置、城市家具、新媒介艺术以及具有在地性与社会性的公共艺术实践等。这些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反思,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创想。它们不仅展示了同学们在专业领域的探索实践,更彰显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愿各位同学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