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微展厅 | 精微具象叙事系列课程展

阅读: 时间:2024-04-10

undefined


展览信息


展览名

具象之宋——精微具象叙事系列课程展


主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展览时间

2024.04.01-04.14


展览地点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筑梦展厅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精微具象叙事》(雕塑创作)、《定格动画》


授课教师

韩小囡、卓莹、支朴


授课对象

2020级具象雕塑工作室


授课学时

共9周(216学时)

《精微具象叙事》(雕塑创作)4周

《定格动画》5周


   前 言

       


        中国雕塑有自己的传统。

       上世纪初,随着西方雕塑教育的传入,对于自己的传统,我们渐感疏离与模糊,同时疏离与模糊的,还有古人鲜活的思想与日常。

       对雕塑而言,触摸传统并非难事,博物馆及山川乡野间的古代雕塑,繁若星辰。然而若想真正进入传统,则并非易事,尤其对于“拇指一代”的青年。

      美术学院内,具象雕塑教学依然是主体、是根系,也决定了中国的雕塑学科体系“西方化”的底色。在西方具象雕塑的象征性、纪念性等传统品质之外,我们还能够探索怎样的“具象”?

       适应于“象征”与“纪念”的品质,具象雕塑创作多倾向于“大体量”与“大叙事”,由等大人体到纪念肖像,再到主题性雕塑创作,这是具象雕塑教学的传统路径。如若另辟蹊径,那么“精微塑造”与“微观叙事”是否可以作为具象雕塑教学新的探索方向?

       具象雕塑工作室2020级同学的“精微具象叙事”系列课程,就是在这个方向上的首次探索。参与本次展览的是《精微具象叙事》(雕塑创作)与《定格动画》两门密切连贯的课程。

      《精微具象叙事》(雕塑创作)带有较强的实验性,选取《夷坚志》等宋代笔记小说为原点,以宋人凡俗生动的市井生活、恣意谐谑的奇闻轶事、上天入地的生死观念激发学生的创作想象力,由宋人的“脑洞”进入具体的宋代。

       雕塑主要的塑造材料不再用红泥、油泥,而是选用美国土、石粉粘土等利于精微塑形、雕刻、着色的材料,材料的改变带来了造型思维方式的改变——局部入手、活动关节、塑容绘质、拼合插接,“边定型边制作”替代了“由整体而局部”的惯性思维,而这也暗合了中国传统的造型思维特点。

       四周《精微具象叙事》课程的终点,也是《定格动画》课程的起点,即《精微具象叙事》课程的雕塑作品和宋代故事文本又成为定格动画作品创作的原点。在掌握定格动画制作技术与影像语言的基础上,展开对雕塑作品和文本叙事的再创作,或忠实原文,或古意今释,或天马行空。至此,以文本叙事、影像叙事为参照,同学们对“何为雕塑叙事”或许会有更为深入的思考。

       具象之“宋”,不只是一次课程展览,更呈现了具象雕塑教学的一次改革实践——宋代市民社会、中国造型传统、精微雕塑技术与现代影像媒介的叠加,或将成为具象雕塑教学的新方向与新空间,以小尺寸、精制作、多媒介、微叙事的方式,完成传统与当代的连接。


——韩小囡







展览现场

undefined




展览作品


作品名称:《韭黄鸡子》

小组成员:冯春源、陈苏霄、戴丰骏、易姿含

作品尺寸:30*30*50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undefined

作品名称:《仙奕》

小组成员:周泽承、陈佳妮、邹智鑫、吴宇泽

作品尺寸:50*50*35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名称:《乾红猫》

小组成员:许书珍、何晏、邓敏杰、吴嘉熳

作品尺寸:42*21*28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undefined

作品名称:《贡云》

小组成员:梁洪溢 徐一诺 叶子祥 袁梓乔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undefined

作品名称:《画学生》

小组成员:李浩轩、张宇航、雷霆

作品尺寸:10*10*30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undefined

作品名称:《米芾圆寂》

小组成员:邓星缘 陈雨 李晓燕 伍艺明

作品尺寸:25*10*10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undefined

作品名称:《米芾借画记》

小组成员:申帆 张子威 孙彬峰 邓益隆

作品尺寸:30*30*45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undefined

作品名称:《玉孩儿》

小组成员:邓忠捷、梁俊雄

作品尺寸:10*15*20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定格动画作品剪辑





undefined



图文:韩小囡、吴宇泽

编辑:陈苏霄

排版:陈苏霄

审核:陈宏践

审定:刘燕平


广州美术学院  /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2023-2028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