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党建引领,塑美八甲 |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以课程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阅读: 时间:2024-10-30


为扎实推进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具体部署,积极响应学校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号召,践行“县域所需、高校所能”原则,在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与广美乡村振兴驻镇服务队的支持下,我院《城市公共空间调研与艺术介入实验》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工作室的教学安排与要求,通过“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课程实践为平台,对我校对接帮扶点广东阳春市八甲镇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以公共艺术介入空间的多元视角和策略方法,为八甲镇主镇区设计公共空间美化提升方案。


毛一山老师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赴阳春八甲调研活动

公共艺术工作室教师在讨论课程安排

广美乡村振兴驻镇服务队徐毅锋老师向师生团队介绍八甲镇情况

在广美乡村振兴驻镇服务队的指导下,毛一山老师带领2021级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开展田野调查,与八甲镇镇政府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深入沟通调研,了解当地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情况,深度挖掘文化、历史、生态要素与资源,根据八甲镇美丽圩镇建设计划及居民意愿,在八甲镇城乡公共空间中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位,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历时6周设计出7个公共艺术方案。


师生团队深入八甲镇街区开展调研

聚焦“百千万工程”项目,引领专业教学介入美丽乡村建设是我院基层党建的重点工作之一,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重视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引导师生肩负服务社会的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在社会实践中拓展“教”与“学”的多元形式,不断推动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课程团队在八甲镇合影


课程前言



    《城市公共空间调研与艺术介入实验》课程结合广东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着重关注城乡公共艺术介入的空间问题。在教学上首先让同学们对城乡公共空间的发展脉络及空间类型进行了解,深入理解公共空间与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掌握城乡公共空间的地域历史、空间形态特征、人文气质以及社会问题的调研方法,研究和探索艺术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向城乡公共空间介入的研究与创作能力。
      本课程教学以城乡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鼓励同学们扩大专业视角的同时建立多维的艺术创作路径,在艺术介入城乡公共空间时强调社会实践性与应用性,使同学们初步掌握在城市特定公共空间中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的原则、思维方法与表达方式,由此建立起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基础。
      课程以阳春市八甲镇公共空间为创作对象,通过实地踏勘与调研分析让同学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八甲镇的现实情况,并能根据场地空间实际需求完整的完成一项公共艺术创作的训练。此次展示的课程作业是同学们对八甲镇城乡公共空间进行调研分析所得“客观结论”的成果体现,概括来说,有出于对“城乡文化保育与传承”的思考、基于“城乡人文关怀”的研究、也有基于“城乡环境与美学品质提升”的探讨以及对“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的研究。
      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能对所选择区域的公共环境品质进行提升,促进居民交流互动;另一方面,通过公共艺术的介入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乡村经济的发展。最后,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对本课程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共同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感谢各位同学在本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投入!


毛一山

2024年1015








课程作品


作品点位图


课程视频请点击观看



01

  《灵源》

作者:赖丽棋、陈文敏、李桂纯
尺寸: 75x75x30cm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方案效果图


模型制作


动画制作


创作说明:雕塑作品位于八甲镇三条主干道交叉而成的三岔路口,是八甲各地往来的重要路段,也是镇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在打造八甲特色城乡风貌建设同时可以让其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或标志,与场地整体环境更契合。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政策之下,八甲镇独特的温泉资源与水晶鲷鱼农产品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作品创作旨在突显以水为主的创作思路,提取水的形态为主要元素,造型上整体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营造出流水感觉。雕塑主体是抽象的水,在水的形态之上加入了水晶鲷鱼作为灯光装置的造型元素,象征着这些鱼群向上而生,也寓意八甲镇经济继往开来,不断向上发展。



02

   《枝叶扶疏,本深末茂》

作者:陈韵儿、吴晓慧、周刊
尺寸:80x70x20cm
材质:亚克力板、木条、树脂打印



创作方案效果图


模型制作


动画制作


作品说明:阳春根雕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树根象征默默积累、在土下隐秘前行,树根之于树,正是始于渺小,终于伟大,我们希望通过“根”的意蕴表达八甲镇踏实躬耕的发展之路。本作品选址八甲镇的文化公园,公园内有大片绿地,但缺少乘凉设施。以根雕形式为主要元素设计的公共艺术设施可把公园中的树木连接在一起,形成活动设施与遮阳装置,人们可以自由地从底下穿行活动。作品的形成进一步体现了艺术介入乡村的作用,探讨设计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



03

   《鱼跃》

作者:李孟、许方华、欧阳谱彤、李远捷
尺寸:90x90x30cm
材质:木板、竹编



创作方案效果图


undefined

undefined

模型制作

动画制作


作品说明:“鱼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当地的特色养殖业“水晶鲷鱼”的造型,借用当地居民们赖以生存的产业形象,建造一个具有休憩、指引等功能的公共装置,结合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吉祥如意的淳朴向往,最终体现出“鱼跃龙门”的造型核心思想。



04

   《涟彩•八甲》

作者:周思雨、吕佳霖、何树轩
尺寸:20X20X55CM
材质:马赛克玻璃、铁线、麻石


创作方案效果图


模型制作

动画制作


作品说明:《涟彩·八甲》是位于阳春市八甲镇,从白水河两岸延伸到公共温泉区域的艺术装置,作品以彩色马赛克玻璃、花岗岩为主材料,以水的多变形态为设计灵感,呈现出流动、涟漪的动态趋势,同时三层水波象征八甲镇的三种代表性农产品——八甲唛菜、水晶鲷鱼、小生花蛋,是对农产品发展活力的生动期望。这一设计旨在彰显八甲镇的振兴活力,提升乡村公共空间的审美品质。作为一处独特的地标,《涟彩·八甲》可吸引游客观光、为本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并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同时也传播了本土文化,培育了新型乡村文明。



05

   《泉舞林间》

作者:林明、张志豪、陆世豪、林旭红
尺寸:60x60x20cm
材质:木板、树脂打印


创作方案效果图


模型制作

动画制作


作品说明:公共艺术介入八甲温泉空间旨在通过艺术设计赋予温泉场地新的活力,同时保持与乡村自然环境的深度融合,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让艺术与自然共同赋能这个独特的乡村空间。因此,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到美观,还要尊重自然生态与乡土文化,创造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公共空间。作品在不破坏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赋予八甲温泉区新的活力,使其成为一个综合公共空间。作品更强调自然元素与艺术的融合,不仅把作品当作建筑来创作,而且把整个环境当做一个雕塑来雕刻,注重生态景观的延续与保护,坚持最大程度保留乡村温泉周围的自然生态,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与互动体验。



06

   《甲韵山水》

作者:王翌帆、谢嘉欣、罗伊蕊
尺寸:80x39x15cm
材质:木板、纸板、LED灯带

创作方案效果图


模型制作

动画制作


作品说明:设计以“公共性与包容性”为核心,旨在通过现代与传统元素的巧妙融合,为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交流于一体的场所。设计注重现代与传统元素的融合:广场的公共艺术设计巧妙地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如现代的建筑物与路灯,以及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装饰细节,共同构成了一个既现代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公共空间。改造后的八甲镇文化广场不仅提升了广场的整体美感,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它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展示了八甲镇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现代气息



07

   《种植趴!甲人们》

作者:黄烯雯、刘璇、魏嘉慧
尺寸:92X25X15CM
材质:树脂、木板


创作方案效果图


模型制作

动画制作


作品说明:以八甲镇特色植物为灵感,创作出一系列的公共艺术设施,旨在为居民提供展示、休闲和夜间照明。作品以当地特色植物为原型,沿着健康步道而设,村民们可将农作物在此进行展示,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并作为步道与田野分隔的屏障,灯光在夜晚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为夜晚的道路增添温馨的氛围。我们希望公共艺术的介入能够提升村镇的景观品质、能够激发居民们对家园的热爱与归属感,让他们在夜晚的漫步中感受到自然与艺术的美好交融。



艺术介入,塑美乡村!



广州美术学院  /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2023-2028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60